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讲座报道】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Séminaire francophone)第五十六讲:何为马克龙主义?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1-11 [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6日下午,巴黎一大历史学教授、法国革命史研究所前所长皮埃尔•塞尔纳(Pierre Serna)先生应法语学院邀请在逸夫楼一层大会议室做了题为《何为马克龙主义?》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副院长王鲲老师主持。

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间,法国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1815年的出版物《风信鸡辞典》(Dictionnaire des Girouettes)记录了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界近700名随着政权交替而不断改变政治立场的“风信鸡人物”。塞尔纳教授发现,这些人几乎是法国最重要的一批精英分子,代表人物有拿破仑时期的外交部长塔列朗(Talleyrand)和警务大臣富歇(Fouché)。他们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能够根据政治形势不断改变政治立场,以适应政治环境的需求,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第二,学识丰富,了解法国政治、文化,能将左派和右派论述得比实际更加激进,使之丧失正当性,从而将“温和”塑造为强有力的政治价值观;第三,深知要掌握真正的权力必须掌握行政权,并借助军事力量的支撑来保持对政局的控制。

undefined

2005年,塞尔纳教授在《风信鸡的共和国》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极中派”的概念。他阐述了马克龙主义与“极中派”的关联:相较于“温和派”,马克龙的政策更显“激进”,其目的在于掌控权力,以自由主义体制巩固精英阶层,进而塑造法国民主社会中的贵族阶层。他提出,法国社会的症结不在于斗争不休的左右两派,而在于内涵极端的中间派。每逢法国政治危机,总会出现超越左右纷争、寻找中间立场(juste milieu)的声音。他们唱衰左右两派,以救世主自居并要求掌握权力。马克龙也处在这一历史逻辑之中。

接下来,塞尔纳教授以自己提出的三个标准进一步论证了马克龙属于“极中派”。首先,马克龙见社会党大势已去,背弃奥朗德而自立门户。他自称“听到祖国、民族命运的召唤,而非自己的想法”,这与1815年前后自称“为祖国、民族牺牲,放弃个人观点”的“风信鸡们”如出一辙。其次,马克龙同样以“温和”自居。他在《变革》(Révolution)一书的第二部分渲染了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激进程度,并提出建设安宁、温和的国家。其政策倾向左右摇摆。最后,马克龙是否醉心权力?他在当选后不断释放出自己既是国家领导也是军队首脑的信号,在上任的第三个月就逼退了三军参谋长皮埃尔•德维利埃。

最后,塞尔纳教授总结发言。他指出,马克龙当政的两年间,法国贫困率上升了3.5%,黄马甲运动也已发展为一场政治危机。为了巩固权力,马克龙会选择让法国社会情况继续恶化。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困局中,左右两派才难以收复失地。在2022年的总统大选中,法国选民才会再次陷入非马克龙即极右翼的两难境地,而不得不支持马克龙连任。然而,马克龙的横空出世也不过短短两年,谁又能断言2022年之前不会出现另一个“马克龙”呢?

供稿/许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