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北京五高校法语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第六次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6-26 [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6月22日上午,北京五高校法语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进行了第六次教学交流活动,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近30位法语专业教师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暮思厅,围绕“学科方向课的课程思政实践经验”主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这也是北京五高校法语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的第一次线下聚会。北外法语学院副院长罗定蓉老师主持了交流活动。

在主旨发言环节,上述高校的5位教师分享了在多媒体新闻话语、法国文学、语用学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学科方向课中依托专业教学,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感悟。

北京语言大学的郭玉媛老师首先就“多媒体新闻话语课的数字人文与课程思政”进行发言。郭老师从课程和学情介绍、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课程案例介绍等四个方面展开讲述,向与会老师展现了在大四开设的课程培养学生寻找新闻素材、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呈现的能力的过程。郭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如何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二者融为一体的心得体验。

北京外国语大学吕珊珊老师发言的题目是“法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吕老师的探讨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大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法语古典文学课程,认为文学天然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价值观培养,并陈述了自己在向中国学生教授法国文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反思,最后以“罗曼语”和“寓言”为例,与大家探讨了将文明互鉴这一全球史视角引入文学教学的尝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宝琤老师的分享围绕“线上线下混合式文学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展开,基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大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法语文学课程,从思政融入文学课的方式以及如何从教授知识到培养学生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最后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如文学的世界文学性、如何处理师生观点的冲突,以及如何进行涉及到课程思政模块的教学评价等等。

国际关系学院的崔璨老师做了题为“语用学中的课程思政”的报告。崔老师首先对语用学课程进行了相关介绍,向大家介绍了课程在专业能力之外对于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改变世界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责任感、同理心和人文关怀等不可或缺的素质。

外交学院的刘碧霞老师以“探寻中西文化交流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契机——以外交学院硕士选修课为例”为题进行了发言。她首先解释了开设中西文化交流这一磅礴主题课程的困难之处,以及如何从中西聚焦到中法的教学思路,之后具体介绍了课程内容、思政元素融入的契机,以及丰富的教学情况反馈。最后,刘老师还介绍了外交学院“高级外交官进课堂”为同学们带来的教育和启发。

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方友忠教授对5位教师的发言一一做出精准评述,并分享了他对在学科方向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考。方教授认为,五位老师百花齐放,展示了思政教育的抓手和融入点,分享了教学的方法、理念、原则、思考和发问,有实践,有分析,有共享,角度多样,形式丰富,让我们对思政教育有了更好的理解。思政教育并非中国所特有,亦存在于法国教育和教学传统之中。根本上还是一个育人问题: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方老师最后总结道,各位发言的老师都关注了文化多样性问题,其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意识。世界各国人民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同样为人,可以回归到某种普世的价值观上。最后,方老师指出,思政课堂的理念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法制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情感,事实上都可以在课堂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

在交流环节,与会老师们围绕语用学、文学、数字人文等学科的具体研究内容,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等问题进行了积极互动。

北京五高校法语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活动计划。与会教师表示受益匪浅。

(吕珊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