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上午,北京五高校法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进行了第八次交流活动,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外交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30余位法语专业教师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暮思厅,围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传播与法语教学”主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北外法语学院副院长罗定蓉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这是本虚拟教研室第三次线下活动。

在主旨发言环节,上述高校的五位教师分享了在国际经贸、语言学、翻译学以及区域国别等法语课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思考。
外交学院的金俊华老师围绕“‘国际经贸’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金老师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国际经贸”课程概况、课程思政融入案例等方面展开讲述,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验,呼吁大家积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和思政教学任务,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理性思考、平视世界。
北京语言大学王秀丽老师的发言围绕“文明互鉴与汉法词汇互借”展开。王老师讲述了许多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汉语与法语之间的词汇互借知识,促进学生了解两国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历程,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思辨能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景娆老师的发言题目是“AI辅助思政元素融入法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李老师以高翻法语写作课程为例,从理论框架、课程背景、课程模块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评估与教学反思等五方面,分享了如何利用AI技术将课堂思政融入法语教学,并提出“AI是载体,思政是灵魂,文化对比是路径”的理念。
国际关系学院的刘天南老师围绕“中非合作愿景下的非洲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与实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课程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反馈与反思等方面,分享了如何通过对非政策导读、经典专著研读、学术讲座与非洲区域国别专题演讲等方式,在法语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内容与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洪晖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法文版)》在口译课上的应用与思考”为题,围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翻译实践与探索进行了分享。洪老师以本科高年级口译课为例,讲述了如何利用AI工具辅助,将《教育论述讲义》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抓住核心信息和理解篇章逻辑的能力,提高其语言准确性,培养其本体意识与跨文化意识。

在专家点评环节,国际关系学院孙圣英教授对五位教师的发言一一做出评述,并分享了她对本次活动的思考与体会。孙教授认为本次活动的交流非常多元化,五位老师从五个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出发,针对不同年级的法语课程,围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享,涵盖目前最重要、最关键、最现代、最前沿和最实用的话题,兼顾创新与传承。孙教授还感谢了北外法语学院多年来对虚拟教研室的牵头与组织,对法语教学与研究的坚守。她表示,尽管外语专业当前“进入严冬”,但我们依然要牢记“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不忘“我教学,我存在”的本心,不断推动法语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互动。北京五高校法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活动计划。
(供稿人:何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