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经典焕发新声,青春对话时代——北外法语学子观演曹禺经典剧目《日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0-13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0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受邀前往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观看了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指导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文艺行——“大团小团手拉手”项目成果演出。此次演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话剧社倾情呈现,将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日出》再度搬上舞台,为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与艺术交织的视听盛宴。

本次演出是北京市“文艺行”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国家级艺术院团与高校学生社团的“手拉手”结对,将专业的戏剧创作理念与青春蓬勃的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作为项目指导单位,北京人艺的资深艺术家们为北航话剧社提供了从剧本解读、角色塑造到舞台呈现的全方位指导,使这部诞生于近一个世纪前的文学经典,在当代青年学子的演绎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舞台上,北航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表演,精准刻画了《日出》中一个个复杂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从挣扎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的陈白露,到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黄省三,再到精明虚伪的潘月亭,演员们虽非科班出身,但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入揣摩和细腻呈现,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舞台设计简约而意蕴深远,光影的巧妙运用与音乐的氛围烘托,共同构建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缩影,深刻揭示了剧作对旧时代的批判与对人性的永恒追问。

演出结束后,参与观演活动的同学意犹未尽,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作为以语言和跨文化交流见长的北外学子,他们从台词功力、戏剧张力和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2005级江东桥同学表示:“看到理工科见长的北航同学能将这样一部台词精妙、内涵深厚的中文经典演绎得如此到位,我们深感敬佩。这不仅是高校间的一次艺术交流,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它提醒我们,经典的力量穿越时空,对于当下青年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2025级黄思睿同学说道:“回望剧中陈白露在黎明前的沉寂中逝去,那句‘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的呐喊,此刻听来,更觉震撼。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开启大学篇章的新生而言,这恰似一场及时的精神洗礼。它告诫我们,真正的成长,正是在语言的习得与文学的浸润中,勇于穿透迷惘与浮华,去寻找内心那份不容玷污的‘方达生’式的正直与理想。当舞台的灯光熄灭,我们带走的,不仅是一个旧时代的故事,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守护精神“日出”的思考。感谢项目组的盛情邀请与学院的大力支持,此次观剧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使我们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短暂抽离,浸润于中国近代文学艺术之美;它为我们的学习乃至人生旅程,点亮了一盏温暖而明亮的精神航灯。未来,我们必将带着这份滋养,迎接属于我们的、更为绚烂的日出。”

2025级赵家齐同学认为,《日出》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旧中国的浮华与溃烂。陈白露在香槟与夜色中沉沦,小东西在底层泥沼里挣扎,潘月亭在权势的压迫下变得一穷二白,方达生敢于揭穿黑暗却无力改变现实……当最后一声日出的钟响响起,黑暗并未消散,反而更显沉重。这部剧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更是在叩问每个灵魂:在黑暗的社会中,如何才能坚守内心的光,来迎接光明的“日出”?

2025级吴炟锦同学表示:“通过观看《日出》,我在陈白露、小东西的悲剧中看到特定时代底层人民的悲惨际遇,从上层的纸醉金迷中洞察民国末期社会的腐朽,从中生发了对人民命运的丰富反思。同时在对舞台光影艺术的欣赏中沉浸式地感受了话剧艺术的张力,获得了极大的审美震撼。”

此次观剧活动,不仅丰富了北外法语学子的校园文化生活,更搭建了一座联通不同高校、不同学科背景青年学子的桥梁。通过共同欣赏和解读经典,同学们深化了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传承使命。据悉,“‘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将持续推进,引领更多首都高校青年在优秀的文化滋养中绽放青春风采!

(撰稿人:江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