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下午4时,应法国驻华使馆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法国研究中心邀请,法国洛林大学多米尼克·马凯尔(Dominique Macaire)教授在北外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名为 “漫谈2017年法国文学”的专题讲座。
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法国文学季的一些基本情况:该项文学活动始自每年8月,一直延续到11月,直至法国各项文学大奖揭幕之日。今年共有581部小说新作上市,大部分是法语小说,其中有不少年轻作家的处女作,也有一部分翻译小说。她强调有相当数量的文学奖项授予在两个文学季中出版的小说。此外,这些文学作品也成功地走出国门,截至2017年10月,由法国文学创造的经济收入,有20%是通过作品的出口实现的。
教授继而为大家展示了各种题材的书籍在法国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比例最大的是科幻小说,占比24.5%;其次是青少年文学,约占14.2%;生活指南、人文社科类、连环画和学校教科书分别占比13.2%、10.3%、9.3%、12.2%。她随后为大家阐明了法语小说主要涉及的3个主题:通过对历史的比较和反思,来面对现实,即对历史的纪念碑化。这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一个趋势:一代作家集体转向历史,将历史作为研究现实的一面镜子;此外,有一些作家侧重挖掘人的内心感受,将个人、伴侣、家庭感情放在首位;还有部分作品追念青春,拒绝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意爱情、奇幻冒险是这类小说的特色。
当今法国文坛被历史疑云笼罩,作家的历史感十分厚重,今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和雷诺多文学奖都颁给了历史题材小说。埃里克·维亚尔(Eric Vuillard的)《日程》(L’ordre du jour)斩获龚古尔奖,主题关于二战中的德国;而被雷诺多奖垂青的奥利维埃·古埃的力作《约瑟夫·门格勒的消失》(La disparition de Josef Mengele)则讲述了号称“死亡天使”的纳粹党卫军、奥斯维辛的医生约瑟夫·门格勒(Josef Mengele)在南美的奥德赛之旅。这两本二战题材小说并没有从大人物大事件着笔去书写历史,而立足于普通人的视角进行创作。这可能也是战争题材小说创作的趋势。
除却历史小说,教授也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女性作家的小说,如尚塔尔·托马(Chantal Thomas)创作的《落潮的回忆》(Souvenirs de la marée basse)、卡米尔·洛朗斯(Camille Laurens)以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德加(Degas)的雕塑《14岁的小舞女》为原型创作的独特作品《蜡娃娃》(La poupée de cire)。
为了使同学们领略法国文学之美,马凯尔教授还为现场朗读和解读了一些2017年小说作品的片段,并播放了作家尚塔尔•托马(Chantal Thomas)和弗朗索瓦-亨利•德兹拉布尔(François-Henri Désérable)介绍自己文学创作心路历程的采访视频。
(潘晨茗供稿)